據一項針對全國抗體水平的研究發現,現時約百分之75國民的血液中已有新冠病毒免疫能力,包括接種疫苗及與曾受病毒感染。
該項研究獲新冠病毒免疫工作組的支持,研究結果於星期一發表在《加拿大醫學會雜誌》內,研究結合7項獨立研究的數據,包括約70萬份血液樣本,並概述自2020年春季開始的3年期間,疫情在全國的發展情況。
由於新冠病毒的 EG.5版本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為具研究興趣的變體,令研究為下一階段的防疫應對措施,以及即將來臨的流行病提供經驗,即需接種疫苗,特別是針對尚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弱勢群體。
滿地可McGill大學健康中心高級科學家Bruce Mazner醫生表示,研究發現,最重要的信息是國民對疫苗的遵守程度令人驚訝。
他說,即使在2021年推出疫苗、並於公共衛生措施開始放鬆後,國民的合規性有助將病毒感染率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。
不過,有關情況在2022年初出現第一波Omicron變種感染後發生變化,該變種病毒經常打破疫苗帶來的免疫力,而在已接種疫苗的人群中,出現的病例較溫和,住院的可能性亦較低,從而避免在去年下半年期間,可能出現的高死亡數字。
Mazer與研究報告的其他撰寫人估計,至本年 3 月前,約百分之80的25 歲以下人士已感染新冠病毒,年齡較大的群體比例較低; 至2023年春季前,只有約六成的60歲及以上國民曾受感染。
研究的所有估值均基於免疫系統蛋白所產生的抗體,即引起病患的病毒,並在輸血的血液樣本中發現,其中更包括附在病毒刺突蛋白上的抗體。 由於加拿大批准的所有疫苗均針對有關病毒蛋白,因此,抗體的存在可能是由於曾受感染或接種疫苗。
研究亦測量粘附在病毒內部發現的核衣殼蛋白抗體, 其存在是曾感染病毒的結果。
該團隊結合7項由特別工作組資助的獨立研究數據,以更全面地了解本國免疫水平的變化,並分三個階段記錄疫情的進展,包括疫苗面世前的初期、推出期及Omicron變種病毒的出現。
在首階段,病毒感染率相當低,至2020年7 月,全國只有百分之0.3 人口曾接觸病毒,於政府一年後有足夠劑量來廣泛分發疫苗時,血液樣本中的刺突蛋白抗體就急劇上升。
相反,核衣殼抗體則隨著變種病毒的上升才開始激烈出現,然後到Omicron出現而更顯著攀升。
透過標準化數據的顯示方式,研究亦可進行跨區與年齡組的比較,其中西岸省份的疫苗接種率存在顯著滯後,數月後,區內的Omicron感染率就急劇上升。
Mazner醫生強調,核衣殼抗體的流行率在 6 月持續趨於平穩,顯示少數人、主要是長者和與弱勢群體、成功地避免首次的感染新冠病毒 ,而新一輪的疫苗接種將有助保護這類群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