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最新調查結果指,在疫情之前,少數族裔明顯的貧困率較高,到疫情暴發,使他們更容易受到失去工作及及工時減少造成的財政影響。
統計局公佈的調查發現,百分之42的菲律賓裔人士及百分之47的西亞裔加拿大人,在疫情期間經歷了臨時或長久的失業或工作時間減少。比較白人的百分之三十四分別十分大。
根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數據,在疫情之前,阿拉伯人及西亞裔人士的貧困比率最高,而西亞人及菲律賓人在疫情下失業率最高。
另外東南亞裔及韓裔人士都指,大約有4成工作受影響,
其次是黑人及南亞裔分別是百分之38及37。拉丁美洲就有3成4,阿拉伯人是33,華人是3成1。
調查亦詢問受訪者,疫情對他們要負擔例如支附租金,按揭,水電費及食品開支能力的影響。接受調查的少數族裔中,阿拉伯裔,西亞洲,菲律賓及南亞人士受到的打擊最大平均有4成以上人士感到生活壓力。反觀白人,華人及日裔最少,比例在百分之25以下。
統計局在5月26日至6月8日之間通過網上收集公眾問卷,共有3萬6000多名不同族裔國民提供數據。
調查分析指,由於少數族裔往往較白人收入低,在就業不穩定情況下,他們應對失業的能力較少。調查亦發現,在考慮到主流及少數族裔人士在就業,移民身份,疫情前就業狀況及人口特徵方面的差異,就可以發現中間的經濟影響差異十分之大。
在接受調查的受訪者中,百分之19的人已經向聯邦政府申請財政援助,包括加拿大緊急應福利或EI就業保險,大多數的申請亦順利獲得支援。
菲律賓人,韓裔及拉丁美洲人士申請財政支援的比率特別高,由百分之63至67不等。